希沃論壇精選 | 顧東玲: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

來源: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2019-06-11 作者:pjtime資訊組

    現(xiàn)代社會對教育的要求從“培養(yǎng)高分學生”,變成了“培養(yǎng)具有綜合分析能力、高階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人才”,5月30日,校方領導、各省市一線教師、教育行業(yè)專家與希沃(seewo)的開發(fā)者們齊聚百年名校思茅實驗中學,共話“希沃易課堂”教學的應用成果,并討論如何常態(tài)化“智慧課堂”,為培養(yǎng)新型人才打造更友好的學習方式與空間。

    顧東玲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實驗中學信息中心副主任

    普洱市初中數(shù)學學科帶頭人

    “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是赴北京師范大學希沃易課堂教學研修的思茅實驗中學初一數(shù)學老師顧東玲分享學習心得的主題。

    她從自己切身感受到的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教學困難講起:

    一難,班上少數(shù)民族學生眾多,思想意識不一,成績參差不齊,教學中,教師很難調(diào)動學生全員參與,更難精準地把握學情,適時地給予方法指導和查缺補漏;

    二難,很多邊疆少數(shù)民族孩子想說卻不敢說,常常被動的學習,課堂上缺少師生之間互動,少了些思維的碰撞,從而缺少表達,長此以往,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得不到發(fā)展。

    三難,缺少學習資料,教師不能精準地把握學生復習,預習情況。

    如何讓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讓學生更好的學,教師更容易教?這是她和同事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她說思茅實驗中學的老師們在使用希沃“學生平板+交互一體機+班優(yōu)+希沃易課堂”的方式進行教學后,產(chǎn)生的幾大的變化:

    1、解決了學生學習參與度不高和難于精準把握學情的問題;

    2、解決了想說卻不敢說,常常被動的學習,課堂上缺少師生之間互動的問題;

    3、有了互動,學習過程也成了生成性課堂教學資源,及時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鼓勵,充分達成精準化學習,讓技術為提升思維服務,實現(xiàn)從形式熱鬧到“思維的熱鬧”。

    但另一些問題也在困擾著顧老師和她的同事們,這樣的一個課堂,如何利其器,善其事?它的理論支撐是什么?課堂上怎樣去落實雙主體,教師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怎么評價?

    “希沃易課堂教研組與北師大項目組聯(lián)合精心籌備為我們送來了及時雨”,顧老師說,2019年4月,希沃舉辦了“希沃易課堂教學應用研修計劃”,全國23位教師參加了學習,課程內(nèi)容不僅包含理論指導,也有示范課程和學員親自實踐環(huán)節(jié)。

    “培訓期間,北師大朱京曦博士從理論上為學員們進行了闡述,從《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改革》到《翻轉課堂的內(nèi)涵與意義》,朱博士的許多理念點醒了我們,有了理論支撐,聽全國優(yōu)秀教師的經(jīng)驗分享,再到北師大教育學部信息化教學提升項目組的兩位老師教學示范,我們見識了真正的有生命力的課堂。最后,我們親自設計課程,親自體驗了當學生或老師一把,這帶給我們思想沖擊的同時,也給我們指明了教學的方向和方法,重新認識課堂。”

    接著,顧老師分享了她在培訓中最重要的三點收獲:

    一、每一種工具都代表著一種教學方式,蘊含著一種教育理念。交互智能平板的出現(xiàn),帶來了互動的課堂,給學生提供了學習的工具,讓我們更注重對話與交流;

    二、能留在學生頭腦子中的東西不是教會的,是學來的。老師必須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已生成知識,才能真正構建認知結構,這樣,創(chuàng)新能力,成功的快樂才能形成;

    三、“翻轉課堂”不是先學還是后教這樣簡單,它翻轉著教與學的關系和結構,它可以支持我們實現(xiàn)從以教代學向以學定教,從傳遞知識到自主發(fā)展的深刻變革。

    “以前,我總覺得‘翻轉課堂’是發(fā)達地區(qū)的一種教學方式,我們不具備條件,離我們很遠。事實上,是我們太狹隘了。特別是有了希沃易課堂和學生平板,讓我們可以精準地掌握學生的預習,以學定教已成為可能。”顧東玲老師的一番肺腑之言似乎說出了在場的參會老師的心聲,引發(fā)了一陣掌聲。

    未來的課堂教學是全員的,個性的,生成的,如何根據(jù)學科特點,深度融合信息技術,重新審視自已的教學,啟迪自已新的思維,這是教育信息化2.0時代教師要做的改變。

    “基于希沃易課堂的翻轉課堂,相信會帶動一大批教學先鋒們挑戰(zhàn)一把新課堂,使我們邊疆的孩子享受到信息技術帶給學習的便利!边@是思茅實驗中學一線教師顧東玲的期待,也是希沃持之以恒奮斗的目標。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wǎng)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wǎng)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wǎng)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