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聞

海外巨頭阻擊 中國面板業(yè)遭遇5年之殤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更新日期:2011-12-01 作者:佚名

    幾年后,不知中國液晶面板業(yè)是否會重現當初CRT崛起與隕落的一幕。后者目前開始有了一些空間,隨著行業(yè)陷入低潮,韓日、臺灣地區(qū)面板巨頭開始收縮投資,而中國大陸投資高昂的兩大項目則已量產。

    “對華星光電、京東方兩個國內高世代項目來說,現在的市場環(huán)境最困難!睆偷┐髮W先進材料實驗室平板顯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華給出了相反的判斷。

    他說,產業(yè)經營困難,確有外部原因,但就大陸來說,來自日韓和臺灣地區(qū)面板巨頭的策略打擊比以往更重。一年多來,中國政府、企業(yè)決心獲得面板業(yè)話語權的行動,已引發(fā)新壓制。

    這似乎不是陰謀論。海外巨頭阻擊中國電視上游布局,《第一財經日報》過去曾多次報道。它幾乎導致中國面板業(yè)足足落后5年,甚至已錯過液晶電視市場第一波黃金增長期。

    5年之殤

    谷至華說,大陸做面板,是要拿到產業(yè)話語權,再難也不能放棄,這是中國“最后一搏”。

    眼下,日韓、臺灣地區(qū)面板廠正持續(xù)營造一種經營困難、大降價的氛圍,目的在于沖擊步入量產期的大陸企業(yè),尤其是韓國三星(微博),虧損根本不會傷筋動骨。

    本報據公開資料統(tǒng)計,過去6年,三星面板應為“業(yè)務”除今年表現大差,一直大賺,累計凈利約83億美元,年均10多億美元;同期,LGD除2006年虧9.33億美元外,凈利達49.32億美元,年均達8億美元。

    日本夏普面板規(guī)模僅列全球第五,比韓國雙雄小得多,但同期凈利累計約24億美元,凈利率更出色。

    名列全球第三、第四的臺灣奇美與友達,過往日子也很滋潤。同期友達累計凈利達38.44億美元,奇美累計凈利達13.74億美元。

    數據顯示,2007年至2008年兩年,五大巨頭最賺。三星面板同期凈利達41.3億美元,LGD約33.6億美元,友達約30.2億美元,奇美17.4億美元,夏普約13億美元。

    同期中國大陸企業(yè)深陷困局。幾天前,TCL(微博)集團(2.00,0.00,0.00%)董事長兼總裁李東生與朋友聊天時,不經意提起5年前深圳聚龍項目,以及與夏普長達4年的馬拉松談判,心中極為痛楚。

    2006年,深圳市國資委直屬的深超公司與TCL、創(chuàng)維(微博)等4家彩電企業(yè)成立聚龍光電,計劃合建一條6代線,因各方資金籌集、規(guī)劃方向不一,項目最終無果而終。

    “當時聚龍光電項目的技術供應方是夏普!盩CL集團一位人士透露,其他參與方退出后,深圳市政府、TCL繼續(xù)與夏普商談引進8.5代面板項目。

    沒想到一談談了3年。2009年中,雙方因專利費問題告吹。該人士說,夏普設有很多“霸王條款”,TCL方面根本無法承受。

    另一被耽擱的合作案則是京東方、上廣電NEC與龍騰光電的“三合一”項目。2006年底,三方曾簽協(xié)定,擬整合各自業(yè)務共同做大,次年6月底前達成目標。但不久遭遇三星、夏普及LGD各個擊破,加上產業(yè)轉暖,最后失敗。

    3年后,上廣電NEC破產,龍騰借殼ST太光(8.32,0.00,0.00%)上市擱淺。京東方盡力掙扎,多次增發(fā)落實了合肥、北京項目,但受困折舊壓力,一直未真正贏利。

    6年過去,中國市場成了海外巨頭盛宴。即便是拉動內需的“家電下鄉(xiāng)”政策,幾乎沒有本土面板企業(yè)的油水。

    產業(yè)鏈尷尬

    DisplaySearch數據顯示,過去2年,液晶電視市場增速由最初90%迅速下滑至20%~30%。中怡康數據走勢類似。

    外界預計,2011年全球出貨增長有限,其中一路高歌的中國市場甚至會負增長。過去一季,巨頭都將中國市場疲軟列為業(yè)績下滑的原因。

    2009年國內彩電廠家高層曾宣稱,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將進入黃金10年,如今看來可能淪為一句口號。TCL集團一位高層說,如果2006年、2007年項目談成,或下定決心自己做,應該不會錯失增長期。

    看上去,剛投產的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的8.5代線沒趕上節(jié)奏。面板價已持續(xù)下滑16個月,巨頭表示已達成本價,年中甚至低于成本。

    兩大本土項目眼下處于量產爬坡期,明年上半年,京東方8.5代線將滿產,華星光電明年底滿產。但明年的面板和液晶電視市場不明朗。

    一是設備折舊。群智咨詢研究總監(jiān)李亞琴說,面板尺寸越大設備折舊額越高,一般折舊成本占面板總成本15%。設備折舊期一般7年,夏普、三星等巨頭投資早,將更快完成折舊,等于將增加15%的利潤空間,可靈活地調整價格。

    LGD、三星、友達高世代線將在2014至2015年折舊結束,華星光電和京東方最快完成折舊要在2017年。

    深超光電董事長于忠厚去年曾對本報說,華星光電的投資比三星等晚了2到3年。如果再晚,巨頭一降價,本土一投產就會虧損。

    產業(yè)鏈孱弱是另一風險。李亞琴說,面板上游材料是玻璃基板、偏光片、彩膜和液晶分子,成本占面板總成本約80%。而它們主要掌握在三星與康寧合資公司、LG化學等海外企業(yè)手中。即使中國面板生產成熟,也無法從根本上擁有成本競爭力。目前彩虹、東旭、盛波等本土企業(yè)也在布局上游,但離自主很遠。

    不過,李東生說,LG化學和旭硝子已積極配套華星光電,在中國設廠會轉移部分技術。通過產品上市和技術人員流動,會將先進技術擴散到中國企業(yè),帶動上游材料環(huán)節(jié)本土化。

    谷至華說,中國高世代項目困難是必經過程。CRT電視仍未退市,液晶平板業(yè)至少還有20年發(fā)展期。如果掌握話語權,中國將在制造、研發(fā)方面成為重鎮(zhèn)。

    至于OLED,他認為那是巨頭的迷魂陣,目的在于動搖大陸發(fā)展面板業(yè)的信心。否則它們過去兩年也不會發(fā)生重大調整。而材料部分,一旦中國面板制造形成規(guī)模,海外企業(yè)肯定搶著來配套。

    一位業(yè)內分析人士指出,當年CRT顯像管國產化造就了今天中國彩電巨頭市場格局,穩(wěn)定了中國市場。今天的液晶面板,不僅可以穩(wěn)定中國市場,還可以搶食過往由國際巨頭把握的新興市場。過去CRT技術時代,中國產業(yè)落后十年,液晶面板只落后五年,但有了液晶面板本土化產業(yè)鏈,也許在下一代顯示技術上,中國只會落后一兩年,甚至與國際巨頭處于同一起跑線。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