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芝(Toshiba)與佳能(Canon)表示,雙方合作研發(fā)的平面發(fā)射顯示器(Surface Conduction Electron Emitter Display;SED)電視,上市時間確定將由2006年春季延至2007年的第四季,對于產品延后上市原因,雙方對外的說法是成本撙節(jié)腳步不及所致。而外界對于東芝、佳能可能就此放棄SED TV的傳言甚囂塵上,逼得佳能社長御手洗富士夫公開辟謠,并再三重申絕不放棄SED TV。
就現階段的SED TV而言,良率的提升、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的確有待改善,倘若在體質不佳的狀況下貿然上市,與成本不斷下滑,性能不斷提升的液晶電視(LCD TV)、電漿電視(PDP TV)等產品要來一場近身肉搏戰(zhàn),勝算還是太小。為了不打沒把握的仗,東芝、佳能一致認為延后上市的決定可為SED TV各方面的改良爭取一些時間。然而東芝、佳能將SED TV上市時間,延至較有勝算的2007年第四季,卻得承擔可能錯失2006薄型電視市場飛躍成長年大好商機的風險。
SED TV產品的訴求是高畫質、耗電量低。產品發(fā)表之初,被外界視為是日后薄型電視市場中最具潛力的明日之星。1986年佳能即開始著手研發(fā)該技術,1999年起則不再單打獨斗,選擇與東芝攜手合作,2004年10月雙方對外宣布將投資約2,000億日圓(約17億美元)設立合資公司。之后,雙方將2,000億日圓中的200億日圓用于日本神奈川縣平冢市設立SED TV研發(fā)據點及生產線;1,800億日圓則擬投資東芝位于兵庫縣的姬路廠做為SED TV真正的量產工廠之用。
雙方原先的規(guī)畫是2005年8月先于平冢廠投產,初期月產能為3,000臺(以50吋計)、2006年春季前正式上市,然截至目前為止,該廠仍在試產階段,至于姬路廠亦未耳聞進一步的情況。
另一方面,東芝電視事業(yè)負責人兼執(zhí)行常務董事藤井美英在2006年3月初接受日本媒體專訪時即語出驚人地表示,以電視部門的角度來看,他反對2006年推出SED TV,因為LCD TV、PDP TV價格走低的速度以及兩者性能提升的速度均超乎預期。若SED TV搶在2006年內上市,以該產品目前的良率、生產成本來看,在薄型電視市場的競爭力將十分薄弱。
藤井美英表示,東芝與佳能希望SED TV的定價能比PDP TV、LCD TV高出10~20%左右,不過,以目前平冢試產線生產出的SED TV品質來看,欲達成如此的價差目標,還是很勉強。
他坦承,在2005年「CEATEC」首度公開露面的SED面板功能仍嫌不足,畫質的呈現還有進步的空間。若以一般消費者的眼光來看,實在分不出SED與功能日益增強的LCD、PDP有何差別。在SED技術尚未臻熟即貿然搶進市場,將削弱SED TV的價值,因此他認為還是在SED的畫質發(fā)揮到淋漓盡致時再風光上市才有勝算。
藤井美英認為,未來數十年碩果僅存的面板種類將僅剩LCD、PDP、OLED、SED4種,等東芝姬路廠2007年正式進入量產階段后,屆時再投入市場,時機仍不嫌晚。然另一方面,LCD、PDP陣營近期相繼表示將大規(guī)模增產面板,以零售價1吋5,000日圓(約42美元)做為撙節(jié)成本的目標,日前松下電器產業(yè)(Matsushita Electric)更表示2007年初該公司生產的PDP TV即可望達成該目標。
因此,在LCD、PDP陣營的技術、成本撙節(jié)日益精進的同時,似乎亦意味著SED TV未來的路恐怕將更加崎嶇難行。